坎特柏里(Canterbury)位於英格蘭東邊的肯特郡 (Kent),由於靠近歐洲大陸而開發甚早,除了美麗的鄉村田園景致也保留自古以來外來移民經過的歷史遺跡。

除了是充滿文學藝術與文化古老小城,坎特柏里(Canterbury)同時也是英國基督教的搖籃,14世紀的英國詩人喬叟在他的坎特伯里故事集(The Canterbury Tales)記載從倫敦往坎特伯里的朝聖之路,而當今每年數百萬遊客來此也算是朝聖啦!



出遊當天氣候是風雨雪交加(照片會騙人),周遭景致再美麗多情也無法使我們強壯地在風雨雪交錯的戶外長待,抵達後沒走多久大家就趕緊躲進巷內位於二樓透天咖啡廳,早午餐配上暖暖的咖啡,旅途中的咖啡與點心也是所謂旅行記憶,因此走到哪裡都要來一杯。



由於行前沒做功課,咖啡暖身後我們順著明顯易懂的路標找到遊客中心,拿了地圖後發現著名的坎特柏里大教堂 (Canterbury Cathedral)就在對面!華麗的百花窗不稀奇,但層層漸進深入的禮拜堂及提供長途跋涉的朝聖者休息的通道,與禁止拍攝的地下禮拜堂令人印象深刻。除了教堂主體是英國數一數二的宏偉莊嚴,四周公園的建築及小徑亦很有古歐洲的風格特色,繞到後頭的聖奧古司丁修道院(St. Augustine's Abby)至今還在訓練英國教士。



回家上網發現原來這座教堂充滿十足的歷史與故事性:坎特柏里大教堂 (Canterbury Cathedral)是六世紀末時羅馬教皇派出聖奧古斯丁(St. Augustine)到英國傳教,當時的國王為了禮遇他建立,而聖奧古斯丁則為此教堂的第一位聖者。宗教與政治的權力相遇而產生的鬥爭也在此發生,十二世紀時的總主教Becket因捍衛教堂而被謀殺,隨後成為教堂的第二位聖者,後來的朝聖者多為到他陵前祈禱而來。

故事還沒結束,Becket死後被埋在教堂深處的禮拜堂內,但西元1538年時放置Becket的祭壇被創立英國國教的亨利八世摧毀,只剩下空蕩蕩的禮拜堂,目前僅以一根點燃的蠟燭紀念Becket。

蠟燭豎立在石板地上周圍以鐵欄圍繞,原來蠟燭的背後是這麼一段故事。


離開大教堂後又冷到快快躲進教堂旁邊的星巴克再來一杯好取暖,天氣冷讓裡面完全客滿,而且也跟坎特柏里大教堂 (Canterbury Cathedral)一樣深入深入再深入,從沒見過這麼多層區塊的咖啡廳,空間利用也很觀光聖地。


點了心愛的肉桂捲與肉桂味道的咖啡(忘記名字了),我們的復活節朝聖之旅有溫暖的結尾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